107學年度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國文科試題分析報告
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群
成功高中 李仁展老師 0952776933
中山女高 李明慈老師 0953463606
中正高中 張青松老師 0930089316
建國高中 周杏芬老師 0915188193
|
|
一、前言
(一)試題取材:
-
文白比例:今年文言文比例降低,白話文比例提高超過一半,全卷約超過百分之七十為閱讀理解題型。
-
三十篇核心古文主要考字詞義、文體、文法修辭、出現的篇章有:〈師說〉、〈諫逐客書〉、〈諫太宗十思疏〉、〈勸和論〉、〈項脊軒志〉、〈庖丁解牛〉、〈典論論文〉、〈勸學〉、〈過秦論〉、〈勞山道士〉、〈出師表〉、〈鴻門宴〉、〈醉翁亭記〉、〈馮諼客孟嘗君〉、〈?髯客傳〉、〈左忠毅公逸事〉、〈桃花源記〉、〈勞山道士〉。
-
其他A類選文:〈錯誤〉、〈狼之獨步〉、〈琵琶行〉、〈寄黃幾復〉、〈書憤〉、〈漁父〉。
(二)試題設計:
本次試題設計新穎用心、文學性高且具有深度、選項設計有誘答性,更有以下特色:
-
題量增加、難度提高:
107指考首度全面以選擇題命題,題數達42題,其中34題單選,8題多選,選項設計有難度,無法立即判讀答案;考生須掌握答題速度、效度與文本解讀能力。
-
強調素養導向的跨領域及生活情境設計,且呼應時事:
如:10-12題以2017移工文學得獎名單、圖表判讀與移工文學〈珠和龍舟〉三者結合命題,仍以國文學科本質為主、另輔以圖表設計,頗見新意。
13-15題古今對讀,結合「現代共享經濟」與「古代租賃文本」:《東觀漢記》、《冊府元龜》、《東京夢華錄》,包含了史書、類書、筆記等不同素材,呈現古今對讀的思考與分析,並帶入現代生活情境之運用。
-
古文與現代科學結合命題,在共同主題「螟蛉子」下命題:
題幹選自戴吾三《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》,選項取材自韓保昇《蜀本草》、蘇頌《圖經本草》、寇宗奭《本草衍義》、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,豐富多元。25題雖考文本填空,但考生必須能區辨證據是否合適。
-
從經典課文出發,深化解讀,多元思考:
如16-19題改寫自鄭毓瑜〈由修禊事論蘭亭詩:蘭亭序「達」與「未達」的意義〉,由學術論文出發,引導考生以另一種角度解讀〈蘭亭集序〉,呈現蘭亭序與蘭亭詩的比較,分析其異同。
又如28-32題組,考生若讀過文教中的《論語》,應可就《史記‧仲尼弟子列傳》、王安石〈子貢論〉進行思考分析與判讀,選出正確選項。
-
取材自通俗文學題數增加:
如5題《三國演義‧57回》、33、34題《笑笑錄》、20-22題楊照〈懷念連載的時代〉、41-42《鏡花緣》等,可見通俗文學在本次題數中占較多分量。
-
國學常識靈活結合文化素養,
如4.題 連橫《雅堂文集‧詩薈餘墨》、需要對韻文流變、文學體裁、重要作家及國學文化常識有基本了解才能判讀作答。
(三)教學建議:
-
以課本厚植實力,架構清楚的概念,符合課綱精神,並適度延伸教材。
-
閱讀理解是未來不變的教學重點,老師必須教授學生閱讀策略,例如:如何擷取訊息、統整歸納、發展解釋、省思評鑑,培養學生以上能力,方能因應靈活多元的考題趨勢。
-
國文教師亦應精進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,並加強跨領域的合作學習,且應用於課堂。
(四)學習建議:
-
考生應在平時提升閱讀速度、效度與文本的掌握能力。
-
培養長文閱讀與各領域文本的閱讀習慣。
-
對所讀的文章應融會貫通,並適應跨領域、情境化的素養導向、考題趨勢。
二、命題分析表解
(一)指考試題題數分析
|
選擇題
|
非選擇題
|
單選題
|
多重選擇題
|
106年指考
|
17
|
7
|
觀點闡述
|
作文
|
34%
|
21%
|
18%
|
27%
|
107年指考
|
34
|
8
|
無
|
無
|
|
68%
|
32%
|
無
|
無
|
|
|
|
|
|
|
|
|
(二)命題取材分析
題號
|
命題
|
測驗內容
|
答題關鍵
|
取材
|
1
|
字形
|
字形之辨識與應用能力
|
辨識錯別字
|
常見成語
|
2
|
排序
|
現代語文能力辨析
|
文意脈絡
|
莊因〈母親的手〉
|
3
|
文體
|
文學體裁
|
文體常識
|
〈師說〉〈諫逐客書〉〈諫太宗十思疏〉〈勸和論〉
|
4
|
閱讀理解
|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連橫《雅堂文集‧詩薈餘墨》
|
5
|
閱讀理解
|
文意測驗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《三國演義‧57回》
|
6
|
現代詩古典詩詞
|
詩歌意象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(A)鄭愁予〈錯誤〉
(B)白居易〈琵琶行〉
(C)李清照〈一剪梅·〉
(D)紀弦〈狼之獨步〉
|
7
|
閱讀理解
|
古典詩的理解與判斷
|
對比寫作手法
|
黃庭堅〈寄黃幾復〉
|
8
|
閱讀理解
|
文意測驗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余蓮《淡之頌》
|
9
|
閱讀理解
|
表格判讀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余蓮《淡之頌》
(A)左思〈詠史〉
(B)屈原〈漁父〉
(C)陸游〈書憤〉
(D) 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》
|
10
|
閱讀理解
|
圖表及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相關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2017移工文學得獎名單
移工文學〈珠和龍舟〉
|
11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相關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2017移工文學得獎名單
移工文學〈珠和龍舟〉
|
12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相關文意的理解與辨析(填空)
|
2017移工文學得獎名單
移工文學〈珠和龍舟〉
|
13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甲文意判斷
|
甲 、共享經濟
乙、古代租賃素材《東觀漢記》、《冊府元龜》、《東京夢華錄》
|
14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乙文意判斷
|
甲 、共享經濟
乙、古代租賃素材《東觀漢記》、《冊府元龜》、《東京夢華錄》
|
15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甲乙素材比較
|
甲 、共享經濟
乙、古代租賃素材《東觀漢記》、《冊府元龜》、《東京夢華錄》
|
16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改寫自鄭毓瑜〈由修禊事論蘭亭詩:蘭亭序「達」與「未達」的意義〉
|
17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詩旨及序文的比較
|
改寫自鄭毓瑜〈由修禊事論蘭亭詩:蘭亭序「達」與「未達」的意義〉
|
18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上下文辨析
|
文意理解(填空)
|
改寫自鄭毓瑜〈由修禊事論蘭亭詩:蘭亭序「達」與「未達」的意義〉
|
19
|
字義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判斷
|
改寫自鄭毓瑜〈由修禊事論蘭亭詩:蘭亭序「達」與「未達」的意義〉
|
20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楊照〈懷念連載的時代〉
|
21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楊照〈懷念連載的時代〉
|
22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楊照〈懷念連載的時代〉
|
23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戴吾三《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》
|
24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戴吾三《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》
|
25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(填空)
|
韓保昇《蜀本草》、蘇頌《圖經本草》、寇宗奭《本草衍義》、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
|
26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張輔〈名士優劣論〉
|
27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張輔〈名士優劣論〉
|
28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甲《史記‧仲尼弟子列傳》
乙 王安石〈子貢論〉
|
29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甲《史記‧仲尼弟子列傳》
乙 王安石〈子貢論〉
|
30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甲《史記‧仲尼弟子列傳》
乙 王安石〈子貢論〉
|
31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(填空)
|
甲《史記‧仲尼弟子列傳》
乙 王安石〈子貢論〉
(A) 《論語‧泰伯》
(B) 《論語‧衛靈公》
(C) 《論語‧述而》
(D) 《論語‧為政》〉
|
32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甲《史記‧仲尼弟子列傳》
乙 王安石〈子貢論〉
|
33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獨逸窩退士《笑笑錄》
|
34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獨逸窩退士《笑笑錄》
|
35
|
成語
|
成語運用
|
成語理解
|
常用成語
|
36
|
字義
|
字義的辨識與應用
|
同字義的辨識
|
(A)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/〈項脊軒志〉
(B)〈師說〉/〈庖丁解牛〉
(C)〈典論論文〉/〈勸學〉
(D)〈過秦論〉/〈勞山道士〉
(E)〈出師表〉/〈鴻門宴〉
|
37
|
文法
|
省略
|
文意理解
|
〈醉翁亭記〉
(A)〈馮諼客孟嘗君〉
(B)〈?髯客傳〉
(C)〈左忠毅公逸事〉
(D)〈桃花源記〉
(E)〈勞山道士〉
|
38
|
標點
|
標點符號
|
文意理解
|
黃滔〈賈客〉
|
39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《韓非子‧主道》
|
40
|
文法
|
被動句型
|
文意理解
|
課本被動用法
|
41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《鏡花緣》76-77回
|
42
|
閱讀理解
|
文意的理解與辨析
|
文意理解
|
《鏡花緣》76-77回
|
(三)選擇題題型及配分(選擇題共42題,佔100分)內容複雜之題目橫跨兩類以上
選擇題題型
|
題數
|
題號
|
配分
|
閱讀理解
|
34
|
2.4.5.8.9.10.11.12.13.14.15.16.17.18.19.20.
21.22.23.24.25.26.27.28.29.30.31.32.33.34.38.39.41.42.
|
76
|
國學常識
|
5
|
3.4.20.21.22.
|
10
|
文法
|
2
|
37.40.
|
8
|
修辭
|
2
|
6.7.
|
4
|
字形
|
1
|
1.
|
2
|
字義
|
1
|
36.
|
4
|
成語、詞語
|
2
|
12.35.
|
6
|
排序
|
1
|
2.
|
2
|
填空
|
4
|
12.18.25.31.
|
8
|
標點
|
1
|
38.
|
4
|
應用文
|
|
|
0
|
三、選擇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析
難易度
|
題號
|
難
|
5.10.13.14.15.16.20.22.24.25.38.
|
中
|
1.2.4.6.8.11.12.17.19.23.26.27.28.29.33.34.39.40.41.42.
|
易
|
3.7.9.18.21.30.31.32.35.36.37.
|
鑑別度
|
題號
|
高
|
4.6.10.13.14.15.16.24.25.
|
中
|
1.2.3.8.11.12.17.19.20.21.22.23.26.27.28.29.30.31.32.33.34.38.39.40.41.42.
|
低
|
5.7.9.18.35.36.37.
|
四、試題素材文白分析:
古典文學
|
約佔47%
|
3.4.5.(6).14.(15).(16).23.24.25.26.27.30.31.32.33.34.36.37.38.39.
|
現代文學
|
約佔53%
|
1.2.(6).7.8.9.10.11.12.13.(15).(16).17.18.19.20.21.22.28.29.35.40.41.42
|
107指考落點分析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