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測將近,明明有很多科目要複習,但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?
- 坐在書桌前,卻不知道該從哪開始;
- 看著堆積如山的課本和習題,只覺得越看越煩;
- 模擬考結束後,才發現很多該讀的東西沒讀到,留下滿滿的懊悔,不,該不會要重考了??(嗚~~~)。
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,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!??
#迷茫的根源:為什麼我們會沒有目標感?
其實,沒有目標感往往不是因為我們不想學,而是因為事情太多,讓我們感到無從下手。這種時候,很多人選擇拖延,先看個劇、滑個IG,再躺一下,然後瞬間就又沒時間,眼睛酸痛,也無法繼續讀書,只好期望明天會更好。
但事實上,解決方法很簡單:先從做一件小事開始,透過行動,你會逐漸發現更多「該做的事」,並找到清晰的學習方向。
一定要做自己該做的事,才會想起之前自己有多少該做的事沒做到。 不做事的人總是一心認為沒有該做的事。 要做事,才會想起該做的事,也才會不斷想起之前沒做的事。
#具體方法:如何一步步擺脫迷茫,找到學習的目標感?
1. 從做最簡單的事開始
當你感到學習很亂時,先別試圖解決所有問題,從小步驟開始,讓自己動起來。
範例:
- 解答一題歷屆試題:從歷屆學測試題中挑選一題,嘗試解答,熟悉考試題型並檢視自己的解題技巧。
- 整理一個課程章節的筆記:選定一個課程章節,重新整理筆記,強化對該主題的理解和記憶。
- 觀看一段教學影片並做筆記:利用網路資源,觀看與考試內容相關的教學影片,並記錄重點,加深印象。
完成小事後,你會發現原來這麼做也沒那麼難,然後自然而然想繼續做更多。
2. 每天設立今日學習小目標
迷茫常常來自於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麼。所以,每天早上給自己2-3個小目標,讓學習有方向。
範例:
- 數學:解答5題不同類型的數學題目,鞏固各章節的概念與應用,並且徹底搞懂到能教會別人。
- 英文:熟悉大考主要測驗的第三級和第四級的單字,每天要複習120-150個單字。
- 國文:每日研讀課綱推薦的15篇文言文之一,熟記其中的字詞形音義,並理解文章內容,鞏固文言基礎。
有了小目標後,任務就不再模糊,你會感覺只要完成這些,今天就算成功!
3. 運用回顧清單檢視進度
每週或每月回顧自己的學習,檢視哪些任務完成了,哪些還沒做,看著已經完成的部分,也會有點小小成就感。
範例:
- 如果這週目標是解決20題數學題,但只做了12題,別責怪自己,將剩下的8題排進下週計劃。
- 透過回顧,你會發現自己的進步,同時也提醒自己哪些該做的事還需要補上。
這樣的檢視不僅能強化你的自律,也能避免迷茫感重複出現。
找到學習的意義,激發長期目標感
有時候,迷茫不僅僅來自於學習任務不明確,而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而學。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,試試以下方法:
範例:
- 將學習與興趣結合:如果你對科技感興趣,可以嘗試用英文閱讀最新的科技文章或觀看相關影片,這不僅提升語言能力,還能增進對科技的了解。
- 設定明確的長期目標:例如,若目標是進入特定的大學或科系,了解該校的錄取標準,然後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,將長期目標分解為可實現的短期目標,逐步達成。
- 書寫學習的意義:反思並寫下學習對你的重要性,例如:讀書不是為了考試,而是為了讓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,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,遇到不同視野的人。
當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學時,迷茫感自然會逐漸減少。
#結語:從小開始,脫離迷茫感
透過實踐上述步驟,你將逐漸擺脫學習的迷茫,找到明確的方向和目標。記住,從小事開始,設定每日小目標,定期回顧進度,並理解學習的意義,這些都將幫助你在學測的道路上穩步前行,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