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內文

歷史考科周處除三害、檳榔起源入題 文字偏多考驗作答力 

記者林育如/綜合報導

北一女中陳惠珠老師(左)、建國中學莊德仁老師、中山女中邱永春老師(右)。(圖/林育如攝)

北一女中陳惠珠老師(左)、建國中學莊德仁老師、中山女中邱永春老師(右)。(圖/林育如攝)

113學年度分科測驗13日舉行第2天測驗。13日分別考歷史、地理、公民與社會三科。第一堂進行歷史科測驗,大考中心統計,應到人數20036人,實到18539人,1497人缺考,到考率92.53%,缺考率7.47%。

入闈教師表示,本年度歷史測驗範圍出自於「部定必修」與「部分加深加廣選修」課程,上述課程皆有一定比例的配分。必修三冊,各冊占比平均分配;加深加廣部分,選修(上)的占比較少,選修(下)及歷史學探究的題目數比往年增加。

就取材部分,文字資料、圖片、表格及地圖皆有入題。以文字史料為主,包含碑文、日記、奏議、大事長編、詩作、新聞報導、調查報告、世說新語、大唐西域記等皆有入題。

歷史考科取材創新,能與學生生活經驗連結。例如:第4題,以大清國發出的護照資料為題,考生可從護照資料判讀相關資料;又如第34題,以家庭電器問世之後,婦女家務勞動時間的研究數據入題,均可與生活經驗連結。

試題內容重視文字閱讀與理解、時序觀念與歷史解釋、多元史料與探究方法,同時切合108課綱重要議題,如交流、互動、性別、醫療與能源等。今年試題特別關注科技與能源議題,並能結合科技討論性別議題。此外,時事或日常相關題目以史料探究的形式出現,例如周處除三害、檳榔的起源等。

整體試題初估難易適中,從易至難各層次題目皆有。第1、2、3、22題等,都屬於各冊的基礎知識,相對較易。第9題,考生必須對「華工」、「華人」的用語有一定的認知,及苦力貿易在東南亞盛行的相關歷史知識,才能正確解題。

建國中學莊德仁老師表示,今年題目文字量偏多,閱讀起來較為辛苦,學生在有效時間內完成題目是一項挑戰。不過,試題仍緊扣學子核心、閱讀、推論等能力,不死記課本內容,靈活運用才能做出正確的回答。

莊德仁老師認為,雖然文字量偏多,但題目出法簡單,考題靈活,偏重基礎知識,提示也不少,只要費心閱讀不難作答。不過若學生被文字限制住,心煩意亂,可能就會影響作答情況。更多113年分科測驗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

新版學測落點搶先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