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內文

書審、面試怎麼凸顯亮點
同學們,恭喜你離大學更進一步!在第一階段放榜後,第二階段甄試即將登場,想必大家正如火如荼趕工自己的備審資料及預備指定項目,可能有些人會一頭霧水?或是不確定準備方向是否正確?如果你有相似的問題,作為曾經的學測戰士,目前任職於人力行業的筆者,想分享一些個人淺見,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方向。
 
 
 
 
「指定項目」的表現是錄取的致勝關鍵
 
看到各校簡章上的甄選內容,想必許多同學會感到頭痛,但是請不用擔心! 如果你掌握關鍵鑰匙,就能解鎖所有問題。首先,我們需釐清一個概念:「二階究竟看什麼?」此階段採綜合性的評量,決定你能否錄取,除了學測成績、還包含個別指定項目:如書審資料、面試及筆試(依各校招生簡章為準),各校在甄試總成績採計項目比重皆不同,因此你需要先了解報考的科系採計規則,對症下藥。
過去,高學測分數往往很受歡迎,但隨著新課綱上路後局勢逐漸翻轉,108課綱提出「核心素養」的概念,強調學習不再侷限於學識技能養成,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實踐。依現行辦法,甄試中學測成績須等於或小於50%,目前多數學校採計佔比介於30-40%之間,學測成績在此階段的影響力愈發削弱,有些學校甚至完全不考慮學測成績,著重其他多元能力展現。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校系分則為例,其情況正是如此。
 
 
從附圖我們可以看到,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第二階段採計方式為:審查資料45%、面試55%,同分參酌順序則是面試>審查資料,該系在此階段並不參採學測成績,更關注面試中的個人表現。
再以十分熱門的清華大學資工舉例,以下是資訊工程學系乙組(資訊工程組)的校系分則
 
 
學測成績在清大資工甄試總成績中佔了40%,看似佔了相當比重,是不是分數高就能躺贏了呢? 其實不然。事實上,學測分數並不會讓考生在本次評比中有顯著優勢。若報名的是較熱門、或是錄取分數與你學測分數相當的校系,經過第一階段篩選後,能進入第二階段的競爭對手彼此水平都不會落差太多,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,最後誰能在比賽中突圍?單憑學測成績評斷難分高下。學校會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? 從清大資工簡章我們可以看出端倪。該系在學測只採計英文、數學A及自然且無特殊加權,而審查資料則佔50%,當甄試成績同分時,比序上審查資料是先於學測,可知學校對於多元表現、學習歷程自述等內容更為重視。了解「指定項目」的重要性之後,接下來還有一個貫穿準備書審與面試的重要關鍵,如何在眾多備審資料及面試者中吸引評委的目光?
 
關鍵二、教授時間有限,怎麼一擊必中?
 
我們可以從校系分則的資訊中清楚知道學校需要的甄試人數。以上述的清大為例,預計甄試人數達150人,考生提交的審查資料需要在短短幾天內審閱完畢,想當然爾,如果你準備的內容無法讓人留下印象,很容易淹沒在資料海中。究竟教授想看什麼呢?我們無法精準猜中其喜好,刻意討好或讚美學校系所,也不會是加分項,閱人無數的教授想認識的就是「你」, 展現真實的自己才是真誠之道。
 
在疏通兩大關鍵後,在最後繳交資料的前幾天,筆者想請大家回歸原點,回想自己申請的初衷,運用點、線、面三大口訣,檢查一下自己正在準備(或準備好)的內容是否已經完善:
 
 
 
 
撇開成績不談,填選的志願科系(學校)應該都有一個讓你起心動念的因素;可能想像中這科系會很有意思,或者親友推薦這科系對未來比較好,甚至是因為這科系可以遠離家鄉。無論是哪一種情況,現在所做的準備,都要抱有「這間我必上!」的想法。在此念頭下,你所準備的資料,也都必須要有針對「該系所該學校」,展現你「為何而去」的撰寫思維。
 
 
Step1:確認「各系審查資料索引」
首先,第一步「知己知彼」,我們需要先確認學校審查的重點。詳情可以上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,網站直接連結了各校今年申請入學審查資料準備指引網頁。以某國立大學oo系公布之審查指引為例: 
 
 
 
黃色是筆者圈選出來的重點,也是我們應該著重準備項目:學校看重的能力、你的就讀動機及未來規劃、面試指引所列內容。確認這些方向後,接下來我們可以利用其他工具使準備更完善。
 
Step2:確認「ColleGo!」科系所需能力
除了各校公布內容外,筆者也推薦搭配「ColleGo!」上的資訊作為輔助,你可以輸入申請的學系,查詢該學校介紹、課程資訊、畢業出路及能力特質,這邊要重點跟大家介紹是「能力特質」(當然,其他資訊也很重要,請大家在準備時務必先了解清楚)
下圖是上方學系的對標資訊,我們可以看到ColleGo! 對於該學系所需的能力有了更詳細的說明,並列出其重視程度的百分比。
 
 
透過這樣的資訊,我們可以對照科系指引中提到的內容,更清楚地知道從事教育工作該具備哪些能力或性格特質,以及它們的具體表現。同時,我們可以從自身經驗回推,檢視自己是否有相似的特質。
上述的「知彼」調查工作確認後,請靜下心重新思考這個情境:面對(可能高達六所學校)素昧平生的教授,你提供的備審資料就是讓他快速認識你的途徑,你向教授介紹自己的特色,足夠讓他產生印象了嗎?
現在讓我們再做個小實驗,請在心中回答這三個問題:
「請你介紹自己,並舉出你的三個優點」
「你的興趣是什麼?」
「有什麼擅長的事情?」
如果你對於上述問題遲疑了,或心中的回答磕磕巴巴,也不用過於擔心。雖說我們通常是最了解自己的人,但有時「當局者迷」,反而無法看清自我。而類似上述的提問,不僅僅是對方純粹「想認識你」,更多的是想知道「你」與科系之間的關聯,目前的你具備了什麼樣的能力與特色。
如果你對於描述自己難以下筆,筆者推薦你透過不同探索工具先認識自我。這類型的工具,都會有份報告文件,其中包含許多分析後的關鍵字詞,能夠當作你的「個人索引」,透過這些索引回顧自己這幾年的教育學習,累積了什麼讓你可以有信心踏入下一個目標。
這邊筆者分享幾款輔導學職涯規劃時常運用的心理測驗,後面我也會示範如何將測驗報告中關鍵字詞,作為自述中的索引,強化閱讀資料者的印象:
以心理學家榮格理論為基礎,以能量態度、資訊思維、判斷思維及反應態度,四個向度進行二分法,分類為16種人格類型,在近幾年成為全球著名的人格測驗工具。
針對語文、音樂節奏、自然、人際、肢體、內省、邏輯、視覺空間八面向能力分析天賦能力的優勢、適性學群及職業。
奠基於Holland理論,分析臺灣職場工作者15項常見核心職能指標歸類為九大類型特質,並且提供相關養成科系、對標職務職缺介紹。
 
 
 
 
 
 
探索完自己的優點後,我們來進一步談如何結合手上線索與資訊展現你的特質,讓評委明確知道,你就是他們「想要的人」。這裡筆者用最熟悉的「九大職能星」舉例,「職能(Competence)」在職場領域是被廣泛談論的名詞,或許你可能覺得陌生,其實它與108課綱提倡的核心素養(Core Competence)是相同概念,是面對複雜情境時,能很好處理事情的一種融合能力,其中包含了個人特質、知識技能、以及能力與態度。所以像這類型的報告結果,通常會導引未來職涯的訊息,但現階段,更重要的是查閱你的職能特色,找出能展現你個人,或是與申請系所(學校)有關聯的部分。同時,提取報告中的關鍵字詞作為自己的「索引」,檢視自己擁有的能力特質是否有相符之處;回憶過往課程經歷、社團經歷等,是否有相關事件能與其連結。再來,結合前面所查詢到的科系相關資訊,找出「我」與申請學校科系的共通點,如果「我」擁有的能力特質是與其需求或教育目標相符的,那麼這便是可以重點發揮的亮點。
 
 
例如下圖中可以看到筆者在「競爭優勢」欄位中的「創造能力」有不錯的表現,此處於我就是一把打開寶盒的關鍵鑰匙,,讓我找到更多可以延伸的空間...…回想我讀書時的休閒放鬆,最喜歡聽K-POP,雖然沒有經歷正規的韓語課程,但自主透過軟體翻譯歌詞,樂在其中的享受音樂、翻譯成自己語意的中文歌詞,都是逐漸塑造自己的「加分項」過程。
 
 
除了類型分析外,報告還串聯了目前人力銀行廠商相關職缺,這些資訊能幫助即將升大學的你,對未來規劃更有概念。倘若你對於選擇科系還猶豫不決,建議先了解各系畢業出路,認識相關職務內容,思考想發展的路徑。
如果你已經有初步的職涯想法,則建議可以了解企業端對於職務實際需求,檢視是否符合你對於該職務的期待,是否你已具備職務所需的條件?有了基本認識後,再回顧一次原點:你的「就讀動機」及「大學讀書計畫」,問問自己為什麼想選擇這個學校科系?預計在大學期間,學習什麼能力?畢業後想從事什麼工作?學校有什麼課程可以培養這份工作所需知識與技能呢?透過這樣的方式,相信你會對於未來生涯發展有更明確雛形。
 
 
以上是運用測驗分析工具的方法,上述的測驗特別之處是它加入了職場的觀點,我們在學生時代接觸到的性向、興趣測驗多偏重在升學選系,然而我們在進入大學後的未來規劃卻是模糊的,面對「大學四年我的讀書計畫是什麼?」這個問題,筆者在學生時代曾覺得十分棘手,我想許多人應也有同感,而九大職能星我覺得正好填補了這塊空缺。當然測驗有許多款,選擇因人而異,你也可以選擇適合個人的結果分析作為索引,豐富你的準備內容。
 
這就是我→總結自己的優勢、生活經驗與科系連結
 
文章的最末,筆者想重申本文核心概念想要讓對方覺得「你是最佳人選」?你必須能強烈展現個人的能力與特質,並與所選科系建立連結,這些都是準備二階時需要凸出的亮點。此外,你的就讀動機是什麼?為什麼在眾多校系中,你選擇了它?就像交朋友一樣,你總會選那些與你心靈價值觀契合的人。於學校(系所)的角度,如同公司選才,希望來的學生能學有所成,替學校(科系)帶來榮譽。所以,呈現自己與科系的「契合」程度是重要關鍵;而於你,準備好「付出」四年,也許還會有另外兩年碩士的深耕,以及開始工作的頭四年,都會與這個時刻的選擇有著重大關係。
 
頭洗下去(應該)十年,甚至可能是一輩子,試錯成本有限,準備二階的這段過程雖然辛苦,但會是很好認識及思考個人未來學職涯規劃的時候,祝福大家皆能如願以償,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校系。
 
*內容簡明扼要,條列清楚:
在精簡而清晰的情況下呈現資料。不要讓資料看起來過於繁雜,記住你需要讓教授快速地理解重點。使用小標題或條列方式呈現,能夠讓人更迅速地理解內容。
 注意排版,善用標點符號及分段:
請確保排版整潔,避免讓資料過於混亂,,統一使用字體,適時運用標點符號及分段使文章結構清晰明瞭,易於閱讀。
熟悉準備內容:
備審資料是面試時教授提問的來源,因此確保備審資料和面試時的表現保持一致。熟悉準備的內容,能夠更自信地回答問題,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和特質。
 

 

新版學測落點搶先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