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內文

五個步驟,幫助你科學選系
個人申請選填志願的時間近了,幾乎所有人都在問:「什麼科系比較好?」;顯然,光看分數是不行的,因為最高分的科系,未必是最適合你的科系。因此,本篇文章將從五個切入點,幫助你判斷科系是否適合你,同時也可以豐富你的備審資料(本篇不談分數與落點)。
 
一、課程適應性
升大學之後,第一件事不是工作、不是交換學生,而是面對大一必修課;以理組來說,像普通物理學、普通化學…難度不是高中能比的,很多人都吃過虧。因此,選系時一定要打開系網,搜尋大一的必修課程有哪些?並到開放式課程網聽個幾節,看是否能接受?如果現在聽都覺得很痛苦,考量到從現在到大一,程度很難有大幅度提升,那這個科系是否真的適合你?需要再思考。
 
二、校系教學資源
當進到大學,會發現在本系的課程外,大學還有很多可能性。你可以打開大學的官方校網,搜尋「學術單位」或「教學單位」,瀏覽一下不同的學院、學程、講座、活動,都可以豐富你對大學的想像;更可以放在備審資料裡面的「Q:未來學習計畫」,讓整體計畫更具體、更多可能性,一看就知道有做功課。
 
三、可供應用的制度
很多人想到學制,心中就浮現雙主修、輔修和轉系,特別是成績不夠的人,常想先上個跳板系,然後轉出;但其實看數據,轉系不是容易的事,每年核准轉系的人不會超過2%。這樣,為什麼還要看學制呢?原因是懂學制的人,能多出很多選擇。除了上述的雙輔轉,還有更貼近產業的「學分學程」,讓你培養科系之外的專長;許多頂尖大學還有「A進B出」的學制,在滿足特定條件下,可以由A系入學、B系畢業。這些學制都提供了同學更多可能性。
 
四、產業職業前景
許多人選系時,都會考量將來就業,這是件很棒的事;備審資料中的Q全名是「生涯規劃和未來學習計畫」,亦即你對生涯想得越多,現在的學習就越有方向;而提前瞭解產業和職業前景,則有助於我們不斷釐清學習方向,可以針對性地培養自己的特定能力、考取證照,甚至進入特定領域。所以,打開人力銀行網站,看一下想進的產業、想做的工作是什麼?再推回來應該讀什麼系、選什麼課?大學的目標會更清晰。
 
五、個人的興趣、熱情和狀況
找到興趣很好,但更可以進一步找到熱情,是你願意投注時間、精力、金錢,甚至流汗流淚?趁個人申請放榜、得做最後決定前,可以打開人力銀行網站,做各類職能性向測驗(總不能天天看落點),讓專業測評幫你整理出具體的方向;成果不僅可以用於備審資料中,系統更會推薦你未來工作和校系。
 
如果行有餘力,更可以盤點自己/家庭的財務狀況。有些職業需要讀研究所,才有機會找到比較好的工作,例如心理系畢業後若想當諮商師,就會需要讀研究所,我們的家庭狀況是否允許?盤點並不是要限制我們的發展,而是知道狀況之後,就可以擬定配套,例如需要分時間打工存錢、申請學貸或更認真讀書爭取獎學金。(今年開始私大補助學費,可以緩解許多人的壓力)
 
-
升大學時,許多同學都已年滿18歲,是時候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和負責了!而「選擇適合的科系」就很適合作為負責任的開始。希望這五個切入點,能幫助你適合的科系,也讓你的備審資料更具體、精彩,再次祝福大家,進入自己理想的科系!
 
新版學測落點搶先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