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內文

跨組選系別緊張!成長思維為你加分
當談到跨組選系,許多同學會感受到壓力和不確定性,特別在備審資料的修課記錄,總是比本組的同學少了一些、或覺得不太符合目標科系所要的方向。
 
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不用擔心,想通三件事,你絕對能寫出加分的備審資料:
 
一、跨考不是問題,把動機說清楚!
首先,筆者自己也是從自然組跨考社會組,而系上也有好些跨考的人;但從課業表現來看,跨考跟社會組上來的,並沒有明顯區別,關鍵還是你是否認真讀書。因此,教授一定可以理解跨考,也不會有成見。
 
但修課記錄是鐵的事實,怎麼辦呢?我認為說法很重要!你為什麼要跨考?動機是什麼?本科系哪裡吸引你?從對未來生涯的思考、發生的某一件事或讀過的一本書來切入都可以;如果你是為了追尋,主動選擇跨考,這種積極的態度,本身就是一種資產。
 
二、社會組與自然組,有共通的所需素養
其次,許多社會組科系的本質,都很貼近科學。例如心理系,有學校把它分在理學院;管院的大一必修是經濟、會計、統計和微積分,這些都是數學;甚至政治系的英文,還叫做”Political Science”,是一種社會科學呢。
 
而這些無一例外,都需要所謂「自然組的素養」,例如邏輯清晰、對數字有敏感度,能做結構嚴謹的研究報告...這些都是珍貴的能力。
 
三、在學校課程之外,你關注/自學了什麼?
除了學科之外,自主學習和課外活動也是展現你對社會科學興趣的重要方式。你可能沒修社會課,但你關注了國際地緣政治(政治系)、貨幣與股市(財金與經濟系)、青少年的憂鬱症(心理與教育心理系)或新二代在台灣社會的融入議題(社會與民族系);甚至你可能上過線上課程,或參與過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,都可以成為亮點。
 
這些對議題的主動關注,很多時候比某堂課的修課記錄、甚至某個講座或營隊的出席記錄更有指向性。因此我認為,「學習記錄」在某種程度上,可以補修課記錄的不足。
 
進入大學,你一開始可能不太懂社會學的理論和概念,但如果你持續保有「成長型思維」積極尋找學習資源,例如聽講座、閱讀專業書籍,甚至參與實際研究,那麼你鐵定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。(不是不會,只是「還不會」)
 
因此對於跨考生,你要展現的就是「成長型思維」,你如何透過努力和學習來面對挑戰?以及過程中是如何成長的?這樣的故事和經歷會讓你的備審更生動和有說服力。記住,每一步的努力和每一次的學習都是在為自己加分,這種積極的心態就是你最強大的武器。
 

新版學測落點搶先看